盛夏时节,青春力量再出发。6月29日,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扶‘瑶’直上“三下乡”突击队启程奔赴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必背镇,正式拉开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暨服务“百千万工程”行动的序幕。这是该团队连续第四年深入瑶族地区开展“三下乡”服务,今年在传承中医药与瑶医药健康文化的基础上,创新融入“健康+文旅”项目,为瑶乡振兴注入新动能。
据悉,今年“扶‘瑶’直上”突击队的实践将持续在往年以“瑶汉医药文化交流”为纽带,为当地村民提供健康科普、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等专业服务外,还将立足必背镇旅游资源,创建“康养瑶乡”文旅IP,融合中医药养生与瑶族人文生态,设计开发独具魅力的瑶乡“健康旅游”体验线路(“旅”动必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新媒体矩阵引爆乡村旅游振兴,驱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第一站:了解乳源瑶族文化
抵达乳源后,浓郁的瑶族风情为队员们上了生动的“第一课”。街道两旁独特的“盘王印”纹饰无声诉说着瑶族深厚的历史底蕴,激发了学子们深入了解瑶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作为探寻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世界过山瑶博物馆成为此行的首站。
在世界过山瑶博物馆内,陈列的千年文物无声地展示着过山瑶民族的生存智慧与文化精髓,队员们重点考察了其中蕴含的“健康密码”:
服饰中的自然哲学: 精美瑶族服饰上的银饰云纹、草木纹、鸟兽纹,其形态与当地常用草药图案巧妙呼应,直观体现了瑶医“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核心理念。
山林的生存印记: 弩箭、砍刀等传统狩猎工具,印证了瑶族先民在山林中依靠智慧繁衍生息的坚韧历史。
铜鼓的疗愈之声: 作为重要礼器的铜鼓,不仅用于节庆,历史上也曾广泛应用于祭祀、治病等仪式,是传统瑶医文化的重要载体。
博物馆的珍藏不仅是瑶族的文化瑰宝,更是汉瑶民族交流融合的生动见证。此行为队员们深入了解瑶族健康智慧与文化基因提供了重要基础。
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行动,学生们通过深入了解瑶乡文化,挖掘应用传统健康智慧,并以“健康+文旅”的创新模式服务瑶乡,将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乳源瑶乡全面振兴贡献江医职的青春力量。
目前团队正在必背镇紧锣密鼓地按计划开展系列健康服务与文旅融合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