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学院与广东金融学院携手开启研究生联合培养新征程

7月1日,广州新华学院与广东金融学院举行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签约仪式暨启动仪式,并为首批受聘导师颁发聘书。此次合作标志着两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正式启动,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探索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此次合作不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也是两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办学层次、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

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易行健、党委副书记刘春阳、研究生院院长卿前龙、会计学院院长秦格、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郭丽梅、法学院副院长莫然,广州新华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庭槐、党委书记兼督导专员郝登峰、常务副校长肖化、副校长姚正安、督学刘东远、纪委书记林源、财务总监吴赛金、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蔡映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计学院及法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签约仪式暨启动仪式。广州新华学院副校长姚正安主持仪式。

王庭槐代表学校对广东金融学院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也向为本次签约仪式筹备工作付出辛勤努力的两校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学校将以本次研究生联合培养为纽带,不断纵深拓展两校的合作,共同在学科交叉融合、新兴专业共建、一流课程联合开发、师资队伍合作培育、跨校科研协同攻坚、学生交流互访、人才共育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全方位、深层次的协同创新。通过持续挖掘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机制,必将有力推动两校办学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同步提升,共同书写校际合作共赢的新篇章,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易行健表示,两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广东金融学院和广州新华学院在深化合作、提升办学水平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这不仅是两校情谊的体现,更是我们面向未来、贯彻建设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的重大举措。期望双方借这次合作,不断加强沟通,深化了解,在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继续开拓合作空间,探讨在学位点申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共享、学分互认、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建设、联合科研、本科生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全面深化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双方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发展,促进双方办学实力的共同提升。

易行健、王庭槐分别代表广东金融学院、广州新华学院共同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广东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春阳为广州新华学院首批受聘导师颁发聘书。

广州新华学院与广东金融学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的签署,不仅是两校深厚情谊与坚实合作基础的生动体现,更是在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形势下,双方立足优势、共担使命,主动探索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务实之举和重要里程碑。

广州新华学院前身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21年2月转设更名为“广州新华学院”。现已发展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并获准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学校秉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恪守“博学、笃行、正心、自强”校训,坚守“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思想,践行“学术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开放办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致力于建设同类院校领先,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高等学校,培养契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专业设置上,学校紧跟时代新人才需求,开设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实用性强的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共60个专业。拥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文/李秋娴 图/伍兆恒 编辑|何宛桢)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