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31日至8月2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运河畔民族情,同心筑梦向未来”社会实践团奔赴京杭大运河苏州段,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聚焦运河文脉传承与民族交融主题,通过实地探访、文化研学、互动交流、红色宣讲等形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运河为脉 探寻交融印记
7月31日,实践团抵达苏州运河重镇浒墅关,在文贤社区,实践团深入街巷走访,与当地居民结对交流,聆听运河漕运兴衰与市镇变迁故事,亲身感受摇橹船歌、蚕桑习俗等运河畔特有的民风民俗。在与社区儿童互动中,实践团创新运用无人机技术,带领小朋友通过实时航拍画面俯瞰运河浩荡水脉与两岸错落民居,孩子们不仅惊叹于“母亲河”的壮阔,更直观理解了“运河如纽带,串联起各族儿女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深刻内涵。
情谊互融 筑牢团结根基
8月1日,实践团携手中共苏州市姑苏区委统战部、中共吴门桥街道党工委、苏州市姑苏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共同举办“同心溯文脉,童行忆峥嵘”主题活动。汉族、回族、撒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满族、苗族、藏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亲子家庭代表、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会员一起参加活动。从吴门桥街道前往苏州考古博物馆的路程中,实践团主动与少数民族家庭亲切交流家乡风物,互换联系方式;在苏州考古博物馆,实践团化身志愿者,引导各民族家庭触摸千年陶片,通过文物背后的故事感悟吴地先民智慧与中华文明源流。在悦龄综合服务中心,实践团协助各民族家庭参与投壶和旱地冰壶、桌游等趣味游戏,并一起共进午餐,进一步消融了彼此之间陌生感。
红色宣讲 激扬信仰力量
午后,实践团精心策划了一场文化盛宴,通过“运河边的民族团结故事”讲座、《中国少年说》朗诵以及《信仰的力量》革命故事宣讲,生动展现了民族团结精神和爱国情怀。结合暑期安全,实践团创新开设趣味“防溺水”课堂。活动高潮迭起,钱筱雨、蒙古族穆斯海晴两位小朋友用清澈的童声演唱了《虫儿飞》和《歌唱祖国》,满族小朋友胡峻博、胡峻瑀等3位小朋友则献上了活力四射的街舞表演,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少年的多才多艺和蓬勃朝气。活动尾声,实践团与各民族家庭在东太湖橙天嘉禾剧场共同观看红色影秀剧《信仰》,该剧融合现代艺术手法,再现革命年代共产党人于危亡中坚守信仰的壮阔史诗。
水韵融情 青春践行担当
8月2日,实践团前往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开展研学活动。展馆入口处陈列着关于大运河苏州段的详细介绍。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河段,这里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交通的要道,见证了苏州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馆内展出了大量图片、模型和文字资料,生动再现了古运河的繁忙景象与当时的社会风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实践团以“水韵融情 同心筑梦”为宗旨,通过亲身实践,深刻体悟运河所蕴含的将中华民族紧密凝聚的磅礴伟力。接下来,实践团将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传承运河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苏信学子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