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抢着要!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职场,学生家长终于不用“慌”了

2025年高招季,一场关于“选校逻辑”的悄然变革正在上演:当考生不再盲目追逐“院校标签”,当“就业确定性”成为选择的核心标准,一批优质专科院校正以“高落实率+强技能+稳发展”的优势,成为考生心中的“宝藏选择”。考生用分数投票的背后,是就业逻辑的彻底转向——比起“院校标签”,“就业确定性”才是当代年轻人的“选校硬指标”。

在这场热潮中,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99%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8%以上的用人单位满意度”,成为了考生心中的“就业黑马”。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毕业生中,既有放弃文科志愿的“化学狂想曲”演奏者,也有从珠三角返乡助力“百千万工程”的“舌尖守护者”;既有月销750万的顶流主播,也有带5000人就业的“乡村振兴带头人”。

从“就业领导小组”到“访企拓岗”:这所职校把“促就业”写成了“系统作战图”

“就业不是毕业季的‘临时任务’,而是贯穿大学三年的‘系统工程’。”岭南职院校企合作与就业创业处处长黎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翻开一本厚达300页的《就业创业典型案例集》,里面详细标注着每月就业进展、企业需求动态、重点群体帮扶台账......

这份“就业作战图”的背后,是岭南职院构建的“全链条就业保障体系”:

• 顶层设计压实责任: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将就业工作纳入二级学院年度考核,与院长绩效直接挂钩;2024年更与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签署《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困难毕业生100%就业""平均起薪不低于4200元"等硬指标。

• 访企拓岗打开通道:本学年以来,书记、校长带头走访唯品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等35家知名企业,成功引入9家企业进校合作,为2025届毕业生开拓优质岗位393个;更与国药控股、曼秀雷敦、中国联通等270余家企业联合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校园供需见面会,现场提供岗位超10000个,覆盖大健康、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热门领域。

• 智能服务精准触达:在清远校区设置招聘信息专栏,创新推出AI简历优化、岗位智能匹配等功能;通过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全年推送岗位信息超500条,覆盖实习、校招等全周期需求,实现“岗位找人”而非“人找岗位”,

“我在‘百万英才汇南粤’招聘会上投了5份简历,3天就收到了3个面试通知!”2025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小张回忆道,“学校老师还帮我修改了简历,模拟了食品检测岗位的面试场景,最终拿下offer。”

大健康特色下的产教融合实践:与优质医疗资源的深度联动,构建起“医、药、护”全链条实践平台,为学生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打造大健康特色的创业型职业技术大学”为目标,其大健康领域的办学特色在产教融合中尤为凸显——三个核心大健康二级学院与优质医疗资源的深度联动,构建起“医、药、护”全链条实践平台,为学生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药学院与100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其中医疗卫生单位覆盖92家(含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等16家三甲、48家二甲医院),更与国药控股、大参林、丽珠集团等行业龙头深度联动;医学应用技术学院牵手48家医院(28家三甲、13家二甲及以上),包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顶尖医疗机构;护理与健康学院则与83家医院达成合作(60家三甲、26家二甲),覆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等区域医疗高地。

这种“医院+企业+机构”的立体合作网络,不仅让学生在临床实训、技能竞赛、项目研发中贴近行业前沿,更通过真实场景的淬炼,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能看病、会用药、善护理”的硬实力——从药学院的中药调剂到医学技术学院的影像诊断,从护理学院的临床照护到药企的药品研发,大健康特色贯穿人才培养全流程,成为学子就业市场的“金字招牌”。

国创赛金奖背后的“专业力密码”:岭南职院康复学子用硬实力定义行业标杆

近日,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落幕,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子邹立盛的《超脊轻松——专业守护国民脊柱与体态健康的行业领航者》项目,从全省48.45万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职教创业组金奖!这一成绩不仅是对项目本身的认可,更是岭南职院“大健康+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展示。

自2019年创立以来,《超脊轻松》团队始终深耕“脊柱养护·运动康复”垂直领域,以“守护国民脊柱健康”为使命,聚焦儿童青少年体态矫正、职场人群亚健康调理、运动员赛事康复及运动康复教育培训四大核心场景,构建起“系统肌骨调整+脊柱养护”的专业服务体系。团队200+持证脊柱养护师与400+康复师组成的专家阵容,126+门店覆盖全国30余城的“15分钟健康圈”服务网络,累计服务超100万人次、总营收突破3.2亿元的亮眼数据,背后是项目团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对行业痛点的精准破解能力。

这份"硬核实力"的背后,是岭南职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支撑:邹立盛同学正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他在校期间便参与多项脊柱健康领域的校企合作项目,积累了扎实的临床经验与商业思维,最终带领团队以“专业+创新”的双轮驱动,在国创赛中摘得金奖。从课堂到赛道,从技术到商业,岭南职院康复学子用实力证明: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技能型人才”,更是“能创新、会落地、懂行业”的复合型标杆。这枚金牌,既是项目的胜利,更是学院“大健康特色创业型职业技术大学”办学目标的生动诠释。

从“创业大叔”到“顶流主播”:这些校友故事,藏着岭南职院的“就业密码”

如果说就业数据是“硬实力”,那么毕业生的多元成才案例,则是岭南职院“就业优势”最生动的诠释。

案例一:文科生的“化学狂想曲”——张子君的“舌尖保卫战”

2022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毕业生张子君,是典型的“跨科逆袭者”。高中时因一堂化学实验课被“种草”。她毅然放弃文科志愿,选择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但文科生学理化,像用毛笔写代码——为了补足短板,她成了药学院实验室的“钉子户”。深夜练习移液管操作,把“四分法取样”练成肌肉记忆;为0.01克的误差反复推敲,将玻璃器皿清洗得锃亮。

“比赛教会我的不是技巧,而是节奏。”2022年广东省职业院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中,她带着冻僵的手指完成检测,以83.8分斩获一等奖,刷新学校纪录。导师评价:“她不是在比赛,是在与数据共舞。”

“岭南教会我的,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张子君说,“现在我把大湾区的质检标准‘种’进乡土车间,这才是城乡共生的样子。”

案例二:从“中医世家”到“行业引领者”:专科生的“传承之路”,写满职业的“新可能”

如果说张子君的故事是“技能深耕”的范本,那么2017届中药专业校友莫晓茹的“中医传承路”,则展现了专科生“破圈生长”的另一种可能。

出身中医世家的莫晓茹,从小在草药香气中长大。2014年考入岭南职院中药专业后,她用“六边形战士”的标准要求自己:晨读锻炼、考证通关(中药知识达人、英语B级等)、13项荣誉加身,更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师从“全息针灸”创始人廖庙林老中医,在哈尔滨、北京等地协助针灸培训,踏入实战型中医师行列。

“学校教会我的,不仅是中药性味,更是‘干一行、精一行’的韧性。”毕业后,莫晓茹创立中山市全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如今拥有3家门店,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不仅看诊、研发古方,更带着团队深入乡村义诊。她打破“年轻中医不值得信赖”的偏见,用年轻一代的热情让中医焕发新活力:“我希望更多人看到,专科生也能在中医行业扎根、引领。”

案例三:从“滞销苹果”到“乡村振兴带头人”——吴岸发的“萤光兴农”之路

2016届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吴岸发,如今是“农道大叔”品牌创始人。他的创业起点,始于大三时帮陕西农户卖滞销苹果的经历。“第一次卖苹果亏了近6万,却让我发现了‘源头直采+品控升级’的机会。”他说。

在校期间,岭南职院的“双创周”“5+3真实项目”等实践平台,让他积累了项目运营经验;毕业后,学校将他纳入“重点创业扶持对象”,提供政策对接、资源链接等支持。如今,“农道大叔”已带动5000余人就业,覆盖30多个乡村,更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

“岭南教会我的,不是‘找一份工作’,而是‘创造一份事业’。”吴岸发说。

案例四:“抽象带货”月销750万——K总陈文康的“真诚破圈”之道

2019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陈文康(网名“K总”),是抖音1573万粉丝的“顶流带货主播”。他的走红,始于一场“反向带货”实验:面对网友质疑商品防腐剂,他调侃“想吃自己加”,被问价格为何低廉,他回应“是你太努力了”......这种“无套路、真性情”的风格,让他一个月内涨粉超千万,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达750万元。

“在校期间,我做过游戏陪练、直播带货,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共情’。”陈文康说,“学校老师常说‘多经历多尝试就是财富’,现在我终于懂了——正是那些‘不体面’的兼职,让我在镜头前有了‘接地气’的底气。”

案例五:从“潮汕小子”到“品牌IP操盘手”——陈春喜的“跨界逆袭”

2019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陈春喜,如今是两家公司的创始人,合作客户包括日产、东风等一线车企。“大一我就开始创业,卖鞋赚了钱却因新疆棉花事件亏光。”他说,“但学校老师告诉我‘失败是修正方向的信号’,我兼职攒钱学直播,最终抓住了‘品牌IP’的风口。”

在校期间,岭南职院的“真实项目实践”让他提前接触商业逻辑;毕业后,学校校友资源帮他对接了第一家汽车客户。“现在我的团队里,80%的员工都是岭南校友。”陈春喜笑着说,“我们潮汕人常说‘爱拼才会赢’,而岭南教会了我‘怎么拼才能赢’。”

从“管理小白”到“集团最年轻副总”:

岭南职院的“隐形竞争力”,藏在细节里,除了创业明星,岭南职院的毕业生中,还有更多“低调的实力派”。

2000级计算机应用专业校友张耿彬,毕业20年从普通职员晋升为方圆标志认证集团副总经理,成为全集团最年轻的领导班子成员。“大一当班长、大三进招生办、大四当学生会主席——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带团队’和‘扛压力’。”他说,“当年我成绩不好,但岭南给了我‘试错’的空间,让我在管理岗位上越走越稳。”

2010级市场营销专业校友陈梓,从广州市委机关专职秘书到创立政校文化集团,服务过亚运会、亚残运会等国家级活动。“学校的‘三全育人’模式,让我既懂‘办文办会’的细节,又懂‘服务大局’的格局。”他说,“现在我的公司研发了‘树枝会易办会办赛SaaS系统’,正是当年在学校活动策划中积累的需求转化而来。”

2025届“云测订单班”学生小陈,还未毕业就已被云测(北京)公司(公司位于该校广东产教融合示范园区内),提前锁定。他的课程表上,没有传统理论课,只有“企业真实项目实战”:在软件测试技术应用中心参与企业级项目,在“双元制”课堂上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制定测试方案。“学校老师既是讲师,也是工程师;课堂既是教室,也是工坊。”小陈说,“现在我参与的测试项目,已服务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

当“就业确定性”成为刚需,这所职校给出了“最优解”

正如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人所言:“当考生不再盲目追逐‘名校光环’,当‘就业能力’成为选校的核心标准,像岭南职院这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正在重新定义‘好大学’的模样。”岭南职院的故事里,藏着职业教育的最朴素真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在这个“用脚投票”的时代,岭南职院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通讯员:王淦)

免责声明:
中国教育之窗网站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院校官网,网友投稿,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让读者更多的了解各学校。转载需注明来源网站。
本站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属于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等目的,并不意味看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的稿涉及到了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