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光明日报》第12版以《长春人文学院:建设“人文福祉”特色大学,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题,深度聚焦学校办学实践,对学校坚持以“人民福祉”为办学核心,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发展之路的经验做法和成效进行宣传报道。
报道以“明确方向:把人民福祉写进办学基因”“体系重塑:打造全链条育人新模式”“协同创新: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生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集中宣传。近年来,学校将福祉教育确立为特色发展战略方向,以建设具有“人文福祉”特色的一流应用型大学为己任,为国家和地方持续输送能够推动福祉事业进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福祉特质”专业人才,为高校教育改革和福祉学科体系创新开辟新路径、贡献新方案,取得了可喜成绩。
学校聚力福祉理论创新,率先成立全国首家福祉研究院,连续召开福祉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设立福祉专项课题,资助出版系列教材与学术著作,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中国福祉学》必修课。福祉学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新兴交叉学科”,福祉学科群、“人文福祉”“智慧福祉”双双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群)和专业(群)建设项目。组织师生参加全国养老服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28项,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项课题,开发了一系列适老化产品与智慧养老技术和产品。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持续攀升,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新时代民生福祉事业持续贡献“人文力量”。(作者:解克兢)